兩年ㄟ
你說的不一樣 國家之間 生活之間 想法之間
你說的壓力 家庭的 工作的 社會的
然後你找到工作了
這些忽然縮小了
赤裸裸了吧
你忽然發現你面對了 是這樣嗎
可不可以告訴我
你昨天說的不是真心話
跟以前一樣給我理由
你可以說是為我好 或者甚麼現實還是家庭壓力
難道真是我看錯想錯
你才是浪子嗎
不是我 也不是他
而如果你打從一開始 就只是想要一個可以互相關心的玩伴 而已的話
為甚麼要過了那麼久才看清
兩年ㄟ
我以為我們是熬過了
原來我們一直在原地
沒熬甚麼 只是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而已
可是 你可不可以
告訴我你其實 沒有想拱手讓人
只是時機不對 或者甚麼的
你說了一次兩次 三次四次 五次六次 到你覺察你在說這樣的話
我都自動過濾成玩笑了
但是就是這一句不行
這一句就已經是答案了
是你心裡真正想講的話吧
所以才會 就這樣過了兩年
December 7, 2012
November 27, 2012
四角關係。
考試過去了以後,我終於可以好好地思考這段時間以來的措手不及。時間很短,事情卻一發不可收拾,我想了很多,把傷害減至最低的方法。
遊戲裡大家都是無辜,不自覺不經意,變成了棋子。
後來我想這一定是一個考驗,使感情更加堅定的考驗。
但是只有我這麼想是不足夠的,卻好像只有我是這麼想的。
考試過去了以後,這遊戲變得更難掌握了。
遊戲裡大家都是無辜,不自覺不經意,變成了棋子。
後來我想這一定是一個考驗,使感情更加堅定的考驗。
但是只有我這麼想是不足夠的,卻好像只有我是這麼想的。
考試過去了以後,這遊戲變得更難掌握了。
November 5, 2012
沒有夢想又怎樣。
我並不是不愛自己了才變得安靜的,是因為有了更重要的需要執行的事。並不是大聲嚷嚷說為了自己要如何努力或者說一些鼓勵性質的話就是愛自己的證明。
很多時候看見學生寫的關於追求夢想的字,說的所謂執著,我都是好奇的。
忘記那時的自己是甚麼模樣不過,好奇夢想對十多歲的人而言代表甚麼。
對於二十多的我,已經沒有「夢想」這個詞了,也不會問別人有沒有夢想。
如果真的聊起,話題變成了「有沒有想做的事」、「怎麼做」、「在哪一個階段」、「離終點多遠」。
沒有想做的事其實並不可怕,也沒甚麼羞愧的。
不要因為害怕回答不了「你的夢想是甚麼」這一個問題,然後想出一樣最想擁有的東西,卻不知道要那個東西來幹嘛。
在努力往目標走去的時候,迷失或者忽然不知道其實自己要甚麼,是正常的。因為道路很多,沒有跌倒過就不知道最適合自己的路,也看不見可行度,看不見自己想做的事情跟社會的連接是甚麼。
就算踏入社會幾年以後,看見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清楚所有方向的可行度以後,再大聲說我想嘗試做這個,又有甚麼不可以。
那樣的人,不停地做、不停地走,從來沒有大聲嚷嚷過自己有多偉大的夢想,但他沒有停下過。
有夢想有甚麼大不了的,如果連正在做甚麼都答不上來,如果連正在做的事情跟夢想有沒有連接也說不上來。
這麼多文字只是囉嗦,其實一句就夠。
如果不知道怎麼樣做,會不會嘗試去做,就不需要掛在嘴邊說說。
社會會教我們的,會教我們應該怎麼樣做,為甚麼要這麼做。
社會也教會我們哪些夢想可以變成事實,還有哪些夢想會被放棄。
想像總是美好的,例子總是成功的,事實卻不一定是這樣。
如果是十多歲,歡迎你有夢想,路怎麼走,踏入社會以後會變得清晰許多。
畢竟十多歲是開始思考「我」與「社會」的連接,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連接的時候;也是思考甚麼是人生的時候。
那樣美好的時候當然可以大聲嚷嚷了,還可以熱血澎湃,用「夢想」來鼓勵自己完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
說到後來或許是定義上的不同。
「我想追求快樂。」
「可是快樂是生物本能上會去追尋的啊。」
沒關係,是不是夢想、算不算夢想、有沒有夢想又怎樣。
知道自己是甚麼,真正要的是甚麼, 是更加重要的事。
很多時候看見學生寫的關於追求夢想的字,說的所謂執著,我都是好奇的。
忘記那時的自己是甚麼模樣不過,好奇夢想對十多歲的人而言代表甚麼。
對於二十多的我,已經沒有「夢想」這個詞了,也不會問別人有沒有夢想。
如果真的聊起,話題變成了「有沒有想做的事」、「怎麼做」、「在哪一個階段」、「離終點多遠」。
沒有想做的事其實並不可怕,也沒甚麼羞愧的。
不要因為害怕回答不了「你的夢想是甚麼」這一個問題,然後想出一樣最想擁有的東西,卻不知道要那個東西來幹嘛。
在努力往目標走去的時候,迷失或者忽然不知道其實自己要甚麼,是正常的。因為道路很多,沒有跌倒過就不知道最適合自己的路,也看不見可行度,看不見自己想做的事情跟社會的連接是甚麼。
就算踏入社會幾年以後,看見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清楚所有方向的可行度以後,再大聲說我想嘗試做這個,又有甚麼不可以。
那樣的人,不停地做、不停地走,從來沒有大聲嚷嚷過自己有多偉大的夢想,但他沒有停下過。
有夢想有甚麼大不了的,如果連正在做甚麼都答不上來,如果連正在做的事情跟夢想有沒有連接也說不上來。
這麼多文字只是囉嗦,其實一句就夠。
如果不知道怎麼樣做,會不會嘗試去做,就不需要掛在嘴邊說說。
社會會教我們的,會教我們應該怎麼樣做,為甚麼要這麼做。
社會也教會我們哪些夢想可以變成事實,還有哪些夢想會被放棄。
想像總是美好的,例子總是成功的,事實卻不一定是這樣。
如果是十多歲,歡迎你有夢想,路怎麼走,踏入社會以後會變得清晰許多。
畢竟十多歲是開始思考「我」與「社會」的連接,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連接的時候;也是思考甚麼是人生的時候。
那樣美好的時候當然可以大聲嚷嚷了,還可以熱血澎湃,用「夢想」來鼓勵自己完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
說到後來或許是定義上的不同。
「我想追求快樂。」
「可是快樂是生物本能上會去追尋的啊。」
沒關係,是不是夢想、算不算夢想、有沒有夢想又怎樣。
知道自己是甚麼,真正要的是甚麼, 是更加重要的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